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對市盈率的理解一定都有偏差。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看起來很簡單,其實用起來還真有學問。
我舉個例子,貴州茅臺市盈率32倍,洋河股份的市盈率僅有23倍,數據港市盈率59倍,究竟哪家公司更加便宜?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么因素影響市盈率?兩大因素,一個是業績成長性,另外一個是業績確定性。
業績成長性其實跟公司的業務結構和業績增長率密切相關。同樣都是業績增長30%,市場給予科技股的數據港59倍市盈率,而傳統行業白酒的茅臺市盈率只有32倍。市場認為科技股更有想象空間,未來業績增長預期就會更高,所以,科技股被市場認為更具成長性,于是就出現了數據港市盈率明顯高于茅臺的現象。不同行業的公司,不能硬邦邦地去比較市盈率。
而影響市盈率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業績確定性。確定性更好的龍頭茅臺,將會享受更高的市盈率,確定性稍差的洋河風險更大,市場需要風險溢價作為補償,所以會給洋河低一些的市盈率作為風險溢價補償。
更明顯的例子在于港股,例如中滔環保(01363)股價已經跌到僅有3毛多,市盈率低到只有3倍。因為在香港市場,市盈率越低反而預示著風險越大。所以,即使給予了足夠的風險溢價補償,市盈率低到3倍的“辣雞”股依然沒有人敢買賬。
市盈率究竟是不是越低越好,越高越壞呢?關于這個問題大家一定已經有答案了。
市場不理性的情況下,牛市投資者盲目樂觀,不斷推高股價,導致了市盈率越大,風險越大。熊市中,投資者過分悲觀市盈率越小,風險越小
但在類似香港這樣的成熟市場當中,市場比較理性的情況下,市盈率越小,風險反而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