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常見的說法是,股市和經濟基本面沒有關系。比如年初以來的這輪A股上漲,在經濟還沒有好轉的時候,市場已經開始上漲,因此純粹是“放水驅動”,是背離于基本面的表現。果真如此嗎?
這恐怕是一種誤解。
我們大部分人對于經濟好還是壞的理解,往往是基于對同步指標的認知,如每個季度的GDP、每個月的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而由于統計時滯的存在,這些指標往往是滯后的。比如一般是4月公布3月數據,我們看到這些數據的時候,它們已經是過去。就如同夜空中的星光,它傳來的是有關那個星球的歷史信息。
而如果市場先生是有效的,它看到的則是先導指標。比如在固定資產投資回升之前,訂單的拐點已經出現;在M1回升之前,已經有存款從理財變為活期的跡象出現。市場是這樣的無數邊際信息的綜合,所以它準確而敏銳。
我的理解是基本面決定走勢,其他因素影響斜率?;久鏇Q定了股市的“價值中樞”,而圍繞這一價值中樞,其他因素如政策信號、流動性特征、市場情緒等因素共同決定股市的波動彈性
股市和基本面有關系嗎(圖文)
后臺-系統-系統設置-擴展變量-(內容頁告位1-手機版) |
后臺-系統-系統設置-擴展變量-(內容頁告位2-手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