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匯儲備是國際清償力的最主要構成,是一國國力大小的一個重要象征,因此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一旦變為現實,其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外匯儲備風險要如何防范?
針對我國面臨的外匯儲備風險,我國應該從外匯儲備規模和結構兩方面防范和控制風險,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保持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遠遠超過了適度外匯儲備理論中所闡述的量。 如何控制外匯儲備 規模的增長,防范外匯儲備的規模風險是外匯儲備風險管理的核心。
從表面來看,國際收 支雙順差是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不斷攀升的直接原因,想控制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大,關鍵是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但是應該看到,巨額的外匯儲備是我國多年來積累的財富,體現了三十年來經濟增長的成果。若想減少雙順差,僅通過減少出口、增加進口,限制國外資本流入、鼓勵資本流出等途徑并不現實,而且這也不符合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
目前,外匯儲備過大的深層次原因實質是我國外匯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保持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應制度改革與數量控制并舉。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推進外匯管理制度的改革
首先,改革強制結售匯制度,鼓勵藏匯于民。
國家應逐漸放寬企業和居民持有和使用外匯的政策限制,逐步向自愿結售匯轉變。例如,增加居民的購匯額度,減少企業的用匯 限制和放寬保留外匯的限制等。
通過改革結售匯制度,改變了國家是外匯唯一買家的狀況,不僅減少了外匯儲備的供給,減輕了管理當局的對沖壓力,而且減少了基礎貨幣的投入,緩解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實施,防范通脹風險。
其次,逐步改革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 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該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范圍,但離真正的浮動匯率制度還是有很大距離的。為緩解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我國在國際外匯市場上要不斷投入本幣,買入外匯,進一步增加了外匯持有量。
因此,只有逐步放開人民幣匯率,直至實現人民幣匯率的自由浮動,才是防范外匯儲備規模過大風險的最佳措施。當然要實現人民幣完全的自由浮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逐步推進。
2.加強外匯監管,防止熱錢過度流入
這是從源頭上控制外匯流入的數量。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背景下,大量國際熱錢通過貿易、直接投資和地下錢莊等渠道流入國內,不僅增大了外匯儲備的增長壓力,而且也不 利于國內經濟的穩定。
因此,國家應該加強對外匯流入的監管。如對外資項目嚴格審查, 防止一些熱錢以引進外資為幌子,行投機套利之實。
3.加大外匯儲備的運用力度,減少外匯存量
首先,在外匯管理觀念上從引進來,向走出去轉變。
其次,確定合理投向,增加對外 匯儲備的利用。
如將一部分外匯用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綜合 國力;投向高科技領域,有利于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科技進步;投向國外金融產品,有利于獲取高額收益,資產增值;投向黃金產品,有利于資產的保值;投向戰略物資,有利于國家未來發展。
最后,在外匯儲備運用中要注重風險防范,在確保外匯儲備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盈利性。
(二)優化外匯儲備結構
在外匯儲備的結構上,應選擇適當的路徑,調整資產結構,降低美元資產比重,從而降低匯率風險,并提高外匯儲備的整體收益??梢圆扇∫韵滤悸罚?/p>
首先,在幣種選擇上,可以增加對歐元、日元的持有比重,降低美元貶值的匯率風險。
其次,在資產選擇上,除保持一定流動性、高評級的政府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外,還應增加高風險、高收益品種,如進行國外股權投資?,F在我國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對利率和匯率的變動較為敏感,而股權投資則相對穩定,且收益率更高,適合于長期投資,可以作為投機性儲備。
再次,外匯儲備中應增加對黃金的持有,提高保值性。
最后,增加對石油、稀缺資源等戰略物資的投入,符合國家發展戰略。
總之,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面臨規模和結構上的雙重風險,我們必須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防范對策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減小損失、提高收益,實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目標。